新闻中心
记者探秘全运水上赛道!水道联通流溪河,水质稳定达二类水标准|美丽全运
在广东国际划船中心,一艘艘赛艇如离弦之箭划破平静的水面,运动员们每一次有力的划桨都激起晶莹的浪花,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作为第十五届全运会广州赛区的室外涉水场馆,这里的水道与清澈的流溪河一脉相连,形成了一条依托天然活水、循环通畅的水上赛道。
“全运会的涉水场馆对水质要求极高,白云区的水环境质量,直接关系到赛事能否顺利举办。”广州市生态环境局白云分局副局长律辉表示。
目前,广州在水质保障方面交出了一份扎实的成绩单:截至9月,广州李溪坝国考断面水质为Ⅱ类,达到目标要求;全运会省控34个水体全部达标,2个室外涉水项目场馆水质均为Ⅱ类,达到保障要求。

累计开展2300余次采样检测
据悉,白云区共涉及4个全运比赛场馆,其中广东国际划船中心为其中一个室外涉水场馆。在本届全运会中,该中心将承担赛艇、皮划艇等水上赛项。
记者走进广东国际划船中心看到,一条堤岸两侧,一边是自然流淌的流溪河,一边是波光粼粼的水上赛道。“流溪河与我们的赛道相互联通。”律辉指着一个水闸向记者介绍,“这些水闸直接连通流溪河,训练中心补水都是直接从流溪河引进来,中间就加了一道格栅拦截枯枝、水生植物等。”
律辉告诉记者,流溪河李溪坝断面水质长期保持Ⅱ类水平,对全运会涉水比赛起到重要保障作用。
现场,市生态环境局白云分局的工作人员还开展了一次常规的水体采样工作。只见监测人员将采集到的水样进行了分装、贴标与记录等一系列工作,随后将水样放入专用冷藏箱运回实验室。“我们每天都要对重点水体进行采样监测,”工作人员一边操作一边介绍,“水样会在4小时内送检,确保检测数据的时效性。”
据了解,广州市已建立起一套完善的加密监测预警机制,对赛事场馆周边核心点位实行“快测快报”。截至9月底,累计开展实验室采样分析及现场快检2300余次。在已有自动监测站的基础上,广州还针对涉水场馆、周边重点河涌新增了5套微型水站,实现水质波动的实时捕捉与预警。
一涌一策,系统治理
常态化的监测预警之外,系统性的治理方案更是水质保障的核心。2025年,白云区针对全运会赛场周边重点管控水体编制了“一涌一策”保障工作专项方案,明确跨镇街水体由区水务局牵头,未跨镇街的由属地镇街负责,于6月底前明确了各水体的工作目标、部门分工与保障措施。
据了解,在烂桩坑涌、博罗南涌等重点河涌,白云区试点建设了生态沟、生态浮床等工程措施,有效吸附并降低水体总磷。同时,充分利用流溪河、左干渠等优良水体,对5条生态流量不足的河涌进行补水,日均补水量约1.7万立方米,显著增强了河涌自净能力。
为提升治理的科学性与前瞻性,广州市成立了由唐洪武院士、杨志峰院士领衔的水环境质量保障专家委员会,近二十名专家组成的团队为全运会水质保障提供智力支持;此外,广州市在广东国际划船中心及激流回旋中心所在水体布设了2套无人机基站,利用无人机搭载多光谱传感器,实现水体自动遥感巡查,并对上游流溪河干流段开展水质反演分析,大幅提升了水质监控的智能化与精细化水平。
数据显示,2025年9月,广州市全运会所有保障区域水环境质量总体稳定,室外涉水项目水体保障断面、饮用水水源地水质持续符合保障要求。截至9月底,白云区辖内全运会省重点管控的14个水体已全面达标,一条条清澈的河涌,正成为“美丽全运”最生动的注脚。
文、图、视频|记者 郭子扬
策划:龚丹枫

统筹:许敏


